重点关注
首页> 重点关注 > 正文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光耀星空 精神永存——郭永怀事迹激励科技工作

2018-08-13 14:33:33来源: 新疆娱乐网

7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两颗小行星分别被命名“郭永怀星”“李佩星”。这对科学伉俪在空中重聚,光耀星空。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郭永怀与钱学森合作完成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他也因此在国际学术界声名鹊起,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回到国内,将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郭永怀曾说:“我只是新中国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评价他:“郭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著名科学家和技术领导人。他理论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期间,郭先生始终深入到科研工作第一线,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带着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一份绝密资料,匆匆乘飞机从青海基地赶往北京,飞机不幸坠毁。找到遗体时,在场的人失声痛哭:郭永怀与警卫员小牟紧紧地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那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俩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郭永怀牺牲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试爆,氢弹的武器化得以实现。

多年过去,记者仍然清晰地记得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讲述这段故事时动情的语气:“郭永怀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表率。”

“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中写道:“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斯人已逝,事迹不灭,精神长存。十几年来,郭永怀的故事逐渐为人们所熟知,郭永怀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

2016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2周年纪念日之际,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在郭永怀家乡——山东荣成正式开馆。截至目前,陈列馆共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据馆长李波介绍,陈列品包括郭永怀的手表、衣物、郭永怀夫妻归国后使用的床垫和床等遗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捐赠的建校时期资料和郭永怀照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赠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1:1模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捐赠的我国最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七号的1:10模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捐赠的目前世界最先进的JF-12激波风洞模型等。

“将郭永怀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不断前行”“学习和发扬郭永怀老师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留言簿上,参观者纷纷写下感言。

“我们组建了郭永怀事迹宣讲团,在全国各地开展郭永怀事迹宣讲400多场次,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李波说,“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现已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力量,凝聚起爱国爱党、敬业奉献的强大思想合力。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丰富李佩先生的展陈资料,对相关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

在郭永怀曾经工作的地方,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青年科技工作者献身科学、报效祖国。

郭永怀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讲述郭永怀故事的音乐剧《爱在天际》成为中国科大新生入学的必看演出;2003年中国科大设立了“郭永怀奖学金”,激励广大学子像郭永怀那样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认真钻研。

郭永怀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2017年研究院举办了“两弹精神故事会”、编印了“两弹精神”系列丛书,讲述邓稼先、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

1988年,在郭永怀牺牲20周年之际,他的骨灰被送到力学所,安葬在新立的塑像下。今年年初李佩离世,根据其本人及家属意愿,中科院力学所将二人骨灰合葬。他们长眠在此,守望着中国科学技术的每一步进展,激励着中国科技工作者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光明日报记者 齐芳 赵秋丽)

频道推荐

  • 重磅资讯
  • 独家
  • 头条
  • 要闻
  • 正在发生